我刚来北京工作时熊猫配资,月薪只有5000元,且持续了好几年。
这是一件真事,但我发现很多人都不相信,不信的理由出奇地一致:在北京,一个月工资5000能活下去吗?
倒也不怪别人不信,在大众印象中,北京房租贵,生活成本又高,赚个几千还不够租房吃饭的,加上不知从哪流传出来的说法,说北京月入过万很普遍。
因此,没来北京之前,我也以为北京月入过万很容易。
真到了北京后,我才发现,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无数个小县城。
来北京之前我豪情壮志,和老家的朋友夸下海口,要在北京闯出一番天地。
仅仅过了一个月,我就领略了社会的现实和打击,但我不甘心就这么落荒而逃,毕竟我还是要脸的,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,不被朋友笑死才怪。
为了尽快在北京安定下来,我进入了一家大型房产公司当前台,月薪5000元。
虽然工资不高,但领导承诺我后期可以转为房产顾问,我满怀希望,当时北京的房地产很火热,房产顾问很赚钱的。
就这样,我开始了北漂生活,没想到这一漂就是十多年,我竟然越来越离不开北京了。
北漂的前一两年还是很苦的,那时我租了一间小公寓,说是公寓其实是工地里那种蓝色铁皮房子建成的集装房,空间狭小逼仄,仅仅能放下一张床,一个小桌子,一个小凳子。
冬天没有暖气熊猫配资,夏天热的像蒸笼,隔音效果也非常差,唯一的优点是房租便宜,月租只有300元。
为了省钱,我经常吃路边麻辣烫,3毛钱一串,一次吃个十多串,再夹一个馍就饱了。(现在北京的路边摊没有3毛的麻辣烫了,都是1元起。)
事实证明,在北京月薪5000是可以生活下去的。
周末我就坐地铁到处逛,天安门,故宫,国博,北大,清华,颐和园……
凡是以前心之向往的地方,我都一一去打卡。
也就是在逛北京的过程中,我逐渐爱上了北京这座城,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喜欢,再到后来的舍不得离开。
我喜欢北京首先源于它是一座包容性非常强的城市。
在北京,你不用担心被人歧视是外地人,除了北京遍地都是外地人外,北京本地人一点都不排外,至少我没有遇见过。
北京人大多都很热情,而且自带幽默感,尤其是年岁大点的老北京人,他们能把北京的历史讲得头头是道,就跟讲相声一样。
有一次我逛南锣鼓巷胡同,随口向路边的一个大爷问路,大爷一口气给我讲了整条胡同的发展史,都不用请导游了。
北京的松弛感也让我感到心安,在北京大部分人穿衣打扮都很随意,主打一个舒服自在,没人在意你的穿着,也没人对你品头论足,大家各忙各的,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。
就像余华老师说的一样,在北京这个城市,谁也不把谁当一回事。
(长城)
然而真正让我爱上北京的是北京浓厚的文化底蕴。
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博物馆,而且大部分博物馆都免费开放,我每次逛博物馆时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,好像在努力弥补年少时未能见过世面的缺憾。
除了逛博物馆,看画展、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也是我的乐趣之一。
也是因为参加文化活动,我有幸遇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,他们中有的人后来成了我的贵人,在事业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,让我直接步入了一个新台阶,收入也增加了很多。(后面我会详细写这些事)
北京是个注重个人能力的地方,也有很多机会,我见过不少普通人在北京跳出了底层。
北京当然也有很多问题,比如堵车是家常便饭,一年四季大风天气太多,地铁永远很挤……
但是只要你不在意它,它就对你的生活没太大的影响。
就跟人一样,哪个人身上没有缺点,瑕不掩瑜,仍然掩盖不了他身上的闪光点。
北漂十年,回头看我初来北京时夸下的海口,真是年少轻狂,无畏无知。
虽然当时的理想依然没有实现,但这已经不重要了,在我决定扎根北京那一刻就已经值了。
配配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